Search

日本跑手川內優輝與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祖治(Eliud Kipchoge)也許都是不少本地跑手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日本跑手川內優輝與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祖治(Eliud Kipchoge)也許都是不少本地跑手的偶像。不過說到風格,兩人大異其趣——前者咬牙切齒,一生懸命;後者則總是雲淡風輕,一臉從容。若論成績的話,川內優輝固然已經非常強橫,但還是未能與後者相提並論。亦因為其成績之前無古人,以致基普祖治作賽時的一臉微笑,經常成為討論對象。這令人意識到,心理質素或許真的是耐力運動極重要的一環。

正如上期談的《極耐力》(Endure),也是以基普祖治首次嘗試破二的經歷貫穿全書。作者哈欽森藉此探討了運動耐力之強弱,到底是由什麼因素主宰?他從肌肉、氧氣,說到溫度、水分,審視了一切的可能性後,結論看來還是:大腦才是關鍵所在。所以,若想表現好,除了孜孜練跑之外,也要「練腦」。

腦要怎麼練?哈欽森在《極耐力》闡述了若干用電流刺激之類的科學方法,但這明顯並不是一般跑者可以長期具備的條件。跳出框框去看,要「練腦」,其實反而不應仰仗外在刺激,應該從改變跑者思維著手。今次跟大家談的《正念跑步》,正是一本教各位「練腦」的跑步書。

《正念跑步》的中文譯本於今年五月出版,而其原文版本Mindful Running早於2017年尾面世。作者哈維(Mackenzie L. Havey)從事關於耐力運動、身心健康等題材的寫作,供稿予包括《跑者世界》(Runner’s World)與ESPN等著名媒體。作者之所以寫作本書,一方面因為她參與馬拉松與三項鐵人等耐力運動,另一方面也因為她同時修讀運動科學與正念課程,學習了很多知識,破除了不少成見,因為決定教人將正念融入跑步,一來解放身心,二來獲得更理想的運動表現。

其實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在西方流行已久,但終歸這是理論,必須將之結合到生活才有意思。因此在網上嘗試搜尋,你不難發現「正念呼吸」、「正念吃飯」、「正念步行」等等的正念實踐方式。既然如此,在談「正念跑步」之前,其實也應該概略知道什麼是「正念」。原來所謂「正念」,簡單來說就是專注。例如正念飲茶,就是你要專注地呷一口茶,知道自己正在飲茶。

聽起來很玄,甚至不客氣的說,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鬼話,對不對?但不妨細想,都市人生活繁忙,專心做一件事說來容易,但做到的機會有幾多?例如走路時我們要戴著耳機,吃飯時要盯著電視,企圖將時間「榨乾榨淨」。所以有人在嘗試過正念飲食,專心欣賞過食物顏色形狀,品味過食物細緻滋味之後,才發現以為普通不過的一棵菜原來是這樣爽甜,才知道自己匆匆忙忙吃了數十年飯,原來錯過了不少美好。

不少人(包括我自己)覺得跑步其中一大好處是可以讓人放空、排解壓力。但《正念跑步》卻指出,跑步時的心神遊蕩並不理想,反而應該專注於身體、心靈與周遭環境,並且對當下的感受、身體狀況變得更有覺察。久而久之,你會容易進入正念狀態,大腦結構也會改變,你會更享受過程,承受得住更辛苦的訓練,從而改善運動表現。

《正念跑步》首先從理論角度闡釋為什麼要這樣做,繼而談到目標、各種實踐的步驟,然後介紹它如何活用在跑步比賽之上,最後還會提到這種力量為人在其他領域帶來什麼好處。作者說:「正念跑步不表示你就不會感到痛苦、不適或失望,而是你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這些挫折。」

在我看來,對未有從其他方面接觸過「正念」的跑友來說,一來就直接看這本《正念跑步》肯定會覺得有點茫然(而這也是我自己的體會),說不定會很快就看不下去。所以建議大家如果對這題材有興趣的諸君,不妨先做做功課,搜索一下正念到底是甚麼,對正念有基本理解才看這本書會較理想。這本書還有另外一點非常值得稱頌,就是作者哈維引述了不少高手名人的事蹟來論述其觀點,非常長知識。對體壇歷史與新聞有興趣的讀者,從這個角度去讀此書也相信不會失望。

原載於2020年8月號《Sportsoho運動版圖》雜誌
蝦叔專欄「巴克利一頁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
蝦叔IG:http://www.instagram.com/hasuk42195
蝦叔網頁:http://hasuk42195.com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馬拉松愛好者及專欄作者,文章散見於香港《晴報》、網站「runrun」、「運?
View all posts